奇乐电影网
影评首页  »  影视杂谈  »  内蒙古旅游社:一个狩猎部落的最后背影

内蒙古旅游社:一个狩猎部落的最后背影

2011-07-10 16:21:50   来源:   点击:加载中 我要评论 打印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奥秘的一个支系寓居的中央。

敖鲁古雅老人与驯鹿
敖鲁古雅老人与驯鹿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中央”。三百年前,他们来自更南方的西伯利亚。他们世代以打猎和豢养驯鹿为生,拥有本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每人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遇到重名,就在前面加上特徽,比方乡上有三个玛利亚,前面加上大、中、小以区分,也可以加上本人的姓。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依然坚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消费、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作了宏大变化,但憨厚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存着。

搜狐旅游重磅引荐

  国度给敖鲁古雅乡人树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局部村民,密林中还分布着7个猎民点。最近的布冬霞猎民点距郊区40公里。前往猎民点前预备耐寒衣物是必需的,并且最好有导游引领以免迷路。除了自驾前往,也可以到郊区雇车或打的前往最近的猎民点。

  作为一支曾以游猎而出名的鄂温克部落,枪与山林在每一个敖鲁古雅猎民意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鹰的眼,狼的胃,兔子的腿”,猎民们常常这样描述本人。虽然猎民们迁下山来,但是一些老人还住在山上的猎民点里。这样做,一是由于驯鹿要吃山上的苔藓才干生活,二是他们离不开那片养育过本人的山林。

  临时的原始封锁形态让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文明。他们信仰“萨满”,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造生活器具。据外地人讲,鄂温克猎民从不砍伐活树,宁可走到很远的中央去扛回枯死的树木作为烧柴。在野外,他们则吸食一种“口烟”(猎民们自制的一种提神用品),防止吸烟用火。

驯鹿是敖鲁古雅人最好的同伴
驯鹿是敖鲁古雅人最好的同伴


 

 

  终年与森林为伴,鄂温克猎民最高兴的文娱方式就是歌舞了。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着火堆构成圆圈,自左向右转动,歌声由低到高,速度由慢转快,繁华异常。他们唱的歌词大都是思念故土、欢送主人、赞誉祖先打猎等,以此表达怀念,抒发感情。

  贵客进门,绕过地地方熊熊熄灭的篝火,在客位上落座后,女主人会端盘拿碗,把热腾腾的鹿奶,香喷喷的鹿肉或熊肉,烙得焦黄的白面饼,逐个摆在你面前请你品味。这时你会惊异地发现,面前的杯、盘、碗、碟全是用桦树皮制做的。这些桦皮器皿上,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就连你拿在手里的筷子,也是用兽骨精心制做的,洁白美丽。鹿肉、鹿奶茶,桦皮餐具、兽骨器皿,这些鄂温克人极为普通的饮食和生活器具,能够都是你生平头一次见到和享用,它会令你领略到敖鲁古雅人的风土人情,终生不忘。

来源 内蒙古游览社: www.nmglxs.com  


Copyright © 1998 - 2010 Q663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电影、影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引用,请加上文章出处和链接。